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精选20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勤俭持家’还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通过这个故事更让我们飞外‘‘勤俭”二字的重要性。母亲常常告诫我们:‘‘男人是搂柴耙耙,女人是捆柴绳绳。’’这个俗语也是说明‘勤俭’的重要性。男人要勤劳,女人不忘根本。飞外节约不能浪费,不能大手大脚,或者女人一切从简非常俭朴,但男人懒于行动,不手勤,眼勤,脚勤,照样没有幸福的日子。这两个字紧密相连。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夫妻二人首先是和睦。‘家和万事兴’有了和谐的家庭,再加上勤俭持家,这无疑是锦上添花。生活中我们便是如此。我们的家规:人走灯灭,人离扇停,人走水停,一水多用。我经常倡导孩子们不轻易浪费粮食,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剩菜剩饭放到下次在吃,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用过后的水也可以擦地板,冲马桶等等。这样一年下来水电费也用不了多少,还有平时用的纸张,我把未用过的`反面钉在一起,以便孩子们进行练习题演算。这样的言传身教都默默的影响着每个孩子,他们都会学着我们的样子,不浪费粮食、水、电、纸……这些虽然都很微小,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也是我们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3小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他曾经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与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repost是什么梗?repost的意思是“转发”,有的人系统设置是英文的,语言随系统也会变成英文,转发微博以后就会看见“repost”。后来网友们在转发内容时,也会手动标注“repost”表明为转发。)列出了“财政”要求。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主席。信的.全文如下:爸爸与约翰的备忘录———零用钱处理细则:
1.从5月1日起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规定,但书写或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惟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家庭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后者将给予约翰足够的资金。找回的零钱与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予方。
12.双方同意约翰不向任何家庭教师、爸爸的助手与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对于约翰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其超过20%的部分(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约翰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内容。
以上协议双方同意并执行。
小约翰·D·洛克菲勒(签名)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签名)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4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
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5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6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此刻还在滴水。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向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但是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明白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
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妞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但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和妞妞说:“你明白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妞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是啊,我们必须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完美!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7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戚景通指使他们安设四扇雕花门户。工匠们都感到迷惑不解,纷纷议论说:“像这样的将门世家,可以安设十二扇雕花门户啊!”工匠们的议论,被戚继光听到了,他立即去找父亲,提出要增设八扇雕花门户。戚景通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讲究起虚荣与排场来,便声色俱厉地说:“你要从小养成勤俭的品德,否则,连这四扇雕花门户也是保不住的。”
戚继光默默地点了点头。可时隔不久,他又挨了父亲一顿训斥。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戚继光穿着一双很考究的丝织鞋子走过厅前,被戚景通看见了。戚景通十分恼火,当即将儿子叫住,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一个小孩子家就穿这样讲究的鞋子,长大后,就会去追求绫罗绸缎。要是当了军*,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
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直到担任了朝廷的大将军,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8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9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0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比尔·盖茨找车位
有一次,比尔·盖茨与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1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2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不仅关系到个人道德品行,更是关系到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兴衰的大事。那大家知道有哪些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吗?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但是当喜欢美食的时候,不必奢侈。东坡先生很喜欢吃,但他吃得很合理节制。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意思就是:“食欲永无止境,只有飞外节制,你才能惜福延寿。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时,生活环境十分经济窘迫。他绞尽脑汁,仔细计算。每个月的第一天,他会把这个月的生活津贴分成三十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挑一串用。如果有多余的,放在一个大竹筒里招待客人。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但苏轼还是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恰是由于习惯了简单的生活,苏轼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拥有旷达心性。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还有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他在应天学院学习时,一位老朋友看到他每天吃的食物太差了,所以他让他的.家人在送餐时多带一份,并准备给范仲淹。范仲淹一再婉拒:“我已经习惯吃粥很多年了,如果我突然吃了你送我的美味,我就再也不吃粥了,这该怎么做?”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他的儿子范纯仁成亲时,范仲淹曾经身居高位,经济也相当富裕。但是当他听说他的儿子想用锦缎和丝绸装饰房间时,他叫出他的儿子说:“吾家素清俭,若将帷幔带入自己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可见他的家风。
当范仲淹认为回顾自己晚年生活时,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惟能忍穷,故得免祸。”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品味。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大臣,他曾经也是功高震主,但他的日常生活却非常简单。外国人戈登描述了他与曾国藩的会面:“他的衣服破旧起皱,上面有油渍。”大名鼎鼎的总督活得这么清贫,恐怕清朝找不到第二个了。
在吃饭上面,曾国藩也不挑剔,而且极其简单。通常,他每餐只有一道菜,从来不多摆菜,虽然是将军,但为人谦逊。因为每顿饭只吃一碗饭一个菜,当时人们称他为“一品宰相”。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建立一个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3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也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于是赵匡胤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先后三次攻打北汉。其中的一次,在征讨北汉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
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蓝的像湛蓝的湖水,绿的像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只用一点点,有什么要紧?”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4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工作日节俭,谁在贫穷时就会死于饥饿和寒冷。所以我总是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词记在心里。
有一次,我们全家晚饭后出去玩。我们回来快一个小时了,突然听到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天哪,我冲进厨房!我们走的时候水龙头没关系,还在滴水。我立刻关上水龙头,生气地走出厨房,问:刚才谁最后一次用水?我们出去这么久了,水一直开着,浪费了很多水!不是说要勤俭节约吗?妈妈赶紧说:哦,我刚洗完碗就太着急了,随便一关,没想到竟然没关系。好吧,好吧,没关系,但下次注意就好,千万不要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知道了,妈妈说,你真是个省钱的小老师!”
还有一次,我的小侄女来我家玩,正好妈妈做饭。我吃完了一会儿,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到我吃完饭就着急了。她随便捡了几口,起身想在房间里玩。我赶紧说:妞妞,快点吃完饭,不能浪费。但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道盘中餐,粒粒都辛苦。于是我对妞妞说:你知道吗?这些米饭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换来了我们的食物。不能随便浪费。妞妞似乎明白了,埋下头默默地吃完了所有的饭。
是的,我们必须从一点一点开始,慢慢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采取行动,让我们都成为节俭的小天使。感染你周围所有的人,这样世界就会因为我们而美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5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6出生于三世为相的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节俭,以节俭为基础,要求家人过节俭的生活。他只想穿简单整洁的衣服,除了朝服,很少有像样的衣服,每次出门,车马都很简单。看到他这么节俭,一个叫仲孙的人劝季文子说:你作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不允许妻妾在家里穿丝绸衣服或喂马。你自己也不注意外表和衣服,这不是太冷,让其他国家的人嘲笑你也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尊严,人们会说鲁国的上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
你为什么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这对你自己和国家都有好处。为什么不呢?季文子冷静地笑了笑,严肃地对那个人说:我也希望把我的家布置得豪华典雅,但看看我们国家的人民。许多人吃粗糙的食物,穿破旧的衣服,其他人又冷又饿;想到这一点,我怎么能忍受为自己购买家庭财产呢?如果普通人喝粗茶,而我则装扮成妻妾,精养粮马,这里有为官的良心!此外,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荣耀只能通过臣民的高尚行为来表现,而不是由他们美丽的妻妾和良马来评价的。此外,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和荣耀只能通过臣民的高尚行为来表现,而不是由他们美丽的.妻妾和良马来评价的。这样,我怎么能理解你的推荐呢?这句话让仲孙感到羞愧,但也让他更加尊重季文子。从那以后,他也跟着季文子,非常注重生活的简单,妻妾只穿普通布做的衣服,家里的马只用谷糠、杂草喂。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7节俭,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当你小看这两个字的时候,就会和我一样,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了。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出去找同学玩耍,半路上,看见一个小男孩,他先是像小偷似的东张西望,然后悄悄拿出水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里面的水倒掉,装作没事一样继续走着。这景象,为何那么熟悉?对了,我也是为了欺骗家人,把水偷偷倒掉过啊!回想起来,真不应该。再想想现在上火上的厉害,脸颊就泛起一点点红了,我捂着脸,跑着离开了哪里。 终于到同学家了。我一进门,就看到同学在看节约粮食的节目,我便走上前去,有好的跟她搭话,没想到她轻轻推开了我,悄悄地说:“嘘,别打扰我,我在看很重要的节目啊。” 我奇怪的看着她,十分不解。当我的目光落到电视机前时,才发现,自己和电视上举不节约粮食的例子相同,因为这样,形成了偏食的习惯。我的脸颊再次红了,急忙告别同学,飞奔回家。心想:真是丢人啊!做出这样的`一些事情。 回到家,我认真的把自己不节俭的事情列出来,并努力去做到,真的好多了! 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给了你很好的启示吗?在此,我真诚希望大家重视节俭,让节俭带给更多人欢笑。一起行动起来吧!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8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飞外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9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0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经典)04-28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03-27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常用15篇】03-27
勤俭节约的故事04-12
【推荐】勤俭节约的故事06-09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04-30
经典小故事05-13
小仙女的故事02-15
小木偶的故事(精选)03-02